☆173.第十四章韜光養晦(二)
關燈
小
中
大
第十四章 韜光養晦(二)
史進一開始是想著出兵攻下青州濟州,然後再攻克兗州,將三州連起來,打明旗號反宋的。
只是聽到吳用說要放棄青州城、放棄須城,退回梁山韜光養晦。
莫非時機還沒有成熟?
造反關系上萬人的生死存亡,由不得史進馬虎,他虛心地問道:“這是為什麽?還請加亮先生指點!”
看到史進並沒有因為攻克青州城,就驕傲自大了,依然肯虛心地向自己請教,吳用滿意地點點頭。
吳用將心中早已經想好的理由說了出來:“雖然我們攻克了青州城,不出意外當可以攻占青州、濟州、兗州三州。但我們還是沒有做真正做好起義造反的準備!”
“趙家養士一百五十餘年,不曾殺害一文士,天下文士皆心向趙家。大哥此時起義,只怕不會得到多少文士幫助!沒有文士的幫助,大哥準備找誰治理這些州地?沒有文士的幫助治理,這三州之地要是所托非人,只怕不但幫助不到我們收集糧餉,反而會招惹百姓不滿,心生怨氣,要抵制我們。”
“而且當今聖上雖然貪圖享樂,寵幸奸臣。但還沒有到天怒民怨的地步,天下百姓依然心向大宋。”
“青州城雖然城高墻厚,但青州、濟州、兗州皆無雄關險要之地可以把守阻塞朝廷大軍。而且朝廷一向采取強幹弱枝的策略。中央禁軍有八十萬,西北禁軍有十幾二十萬。雖然梁山軍訓練有素,但兵甲不多,就算有三州之地,也只能滿足兩三萬兵馬所需,還要分兵把守各地。到時朝廷派大軍來圍剿,我們就首尾難顧,只怕會被朝廷一一擊破,死無葬身之地!”
“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們這邊,大哥此時起兵造反並不是合適的時機。還望大哥三思!”
史進聽到吳用的理由,陷入了沈思。
大宋的田稅雖然不算輕,但大宋隊對海貿很重視。貿易的稅收占了朝廷財政的很大一部分,因此對田稅的依賴沒有明朝那麽大。
不像是明朝,朝廷財政主要是依賴田稅、礦稅、鹽稅,這三樣有一樣出了問題,明朝的財政就出問題。
缺錢的時候也只能增大田稅、礦稅,本來明末就正處於小冰河時期,收成就不好了。
這田稅再增加,再加上貪官汙吏的橫征暴收,這農民百姓怎麽活的下去。
也因為如此,明末時候,李自成等人都被官兵打敗了幾次,但依然能東山再起,輕輕松松再拉起幾十萬大軍,就是因為百姓沒活路了,只能造反了!
現在大宋沒有增加田賦,雖然有貪官汙吏,但還是能活的下去。
這個時候造反,根本不可能像明末那樣,隨便就能拉著幾十萬的百姓跟著一起造反。
宋朝和明朝雖然都是重文輕武,但卻是有本質的不同。
明朝呢?
當了知縣,不貪汙,一個月想吃上肉都是千難萬難。
據說清官海瑞母親生日了,海瑞咬著牙買了兩斤肉給她慶祝,立馬被錦衣衛當成新聞上報到中央去了。
連一個知縣吃頓肉都這麽難了,可想明朝那些官員的薪水是多麽低了。
這才造成了明朝貪官一大堆,基本無人不貪。而且貪都貪了,貪多貪少都一個樣,那幹嘛不多貪一點。
也造成了貪官更加剝削百姓,百姓益加活不下去的惡循環。
不像明朝,宋朝重文是真的很重文士,各種福利一大堆,當真是高官厚祿。
按照現在的換算,只要當官了,不貪不墨就有十萬年薪起底。
要是部長級別以上的是百萬年薪。
薪水高、福利好,那麽好的待遇下,大宋的官員又怎麽會輕易跟隨你一個山賊造反?
沒有文士的幫助,誰來管理底盤!
靠手下那幫粗漢嗎?
想想還是算了。
他們有幾個人能看懂字的,連字都不認識幾個,還指望他們懂收稅,懂法律,做文案,核算,會看賬本,會審案?
地盤沒有人治理,就算占領下來,又有什麽用!
不但不能起到幫助作用,甚至還會成為拖累。
那樣自己還怎麽安心去攻城略地。
秦朝能一統天下,除了武安君白起、王翦等統軍之才外,還因為有像商鞅、李斯這些治理之才的幫助,才能讓秦國國庫充足,可以供大軍用度無缺。
劉邦最後能奪取江山,是項羽軍事能力不如劉邦,不如韓信嗎?
劉邦都接二連三的被項羽打的潰敗,丟下軍隊城池自個逃了,父母都被項羽抓住了。
但最後劉邦依然能拉起大軍戰勝項羽,以蕭何為首的的文官保證了後勤供應,給了劉邦東山再起的資本。
朱元璋手下的劉伯溫、李善長等人哪個不是治國的濟世之才。
反觀李自成!
不懂治理,手下又沒有治國的大才!
很多人都說李自成如果不縱容手下搶奪陳圓圓,說不定大清就沒有機會入住中原。
但其實就算當初不奪取陳圓圓,李自成也奪取不到天下。
看看他入城後幹得事就知道了。
拷掠明官,四處抄家,規定助餉額為“中堂十萬,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,道科吏部五萬三萬,翰林三萬二萬一萬,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”,劉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夾棍,“木皆生棱,用釘相連,以夾人無不骨碎。”
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,人心惶惶,“凡拷夾百官,大抵家資萬金者,過逼二三萬,數稍不滿,再行嚴比,夾打炮烙,備極慘毒,不死不休”,
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,臣將驕奢,“殺人無虛日,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”。
大順軍於占領區皆設官治事,首為追餉,例如在城固縣,“賊索餉,加以炮烙”;在汾陽,“搜括富室,桁夾助餉”;
在絳州,“士大夫慘加三木,多遭酷拷死”;
在宣化,“權將軍檄征紳弁大姓,貫以五木,備極慘毒,酷索金錢”
治大國若烹小鮮!
說的就是治理國家,必須要有耐心。
雖然明末時期貪官比較多,但最起碼可以保證整個國家體系不會崩潰,陷入無序的狀態。
正常合理的做法是嚴懲一些罪大惡極的貪官汙吏,消除民怨,接收大部分的舊官員。
然後一邊加強治理,一邊培養官員,慢慢替代舊官員。
等到建立起的新體制能夠支撐起一個國家的運轉時,再秋後算賬啊!
滿清就是繼承了大明的舊官僚,穩固了體系,才可以慢慢鏟除各個反對勢力,最終坐穩了江山。
李自成剛攻克京師,連天下都還沒有一統,就迫不及待的要將所有文官都抓起來拷打了。
導致整個國家體制完全癱瘓,除了搶到了幾千萬兩銀子,其他什麽都沒有。
沒有人去收糧草,沒有人去制造兵甲,沒有人安定百姓恢覆生產。
統統沒有,沒有穩固的地盤,沒有穩定的後勤保障。
李自成才會在山海關戰敗後,一敗再敗,再無翻身之日。那幾千萬兩銀子最後還是便宜了滿清!
史進越是思考,就越覺得吳用說得有道理。
當以李自成為鑒,沒有人治理的文官,單憑武將,就算奪取了城池,也是守不住的。
現在宋徽宗敗家作死的程度還不夠,百姓造反決心還不夠。招攬不到幾個文士,手下沒有幾個懂治理的人才。
還真不是起義造反的時候!
吳用勸自己要韜光養晦,他心中也一定想到了對策。
史進當即站了起來拱手說道:“加亮先生既然勸史進要韜光養晦,心中必有良策,還請先生不吝賜教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史進一開始是想著出兵攻下青州濟州,然後再攻克兗州,將三州連起來,打明旗號反宋的。
只是聽到吳用說要放棄青州城、放棄須城,退回梁山韜光養晦。
莫非時機還沒有成熟?
造反關系上萬人的生死存亡,由不得史進馬虎,他虛心地問道:“這是為什麽?還請加亮先生指點!”
看到史進並沒有因為攻克青州城,就驕傲自大了,依然肯虛心地向自己請教,吳用滿意地點點頭。
吳用將心中早已經想好的理由說了出來:“雖然我們攻克了青州城,不出意外當可以攻占青州、濟州、兗州三州。但我們還是沒有做真正做好起義造反的準備!”
“趙家養士一百五十餘年,不曾殺害一文士,天下文士皆心向趙家。大哥此時起義,只怕不會得到多少文士幫助!沒有文士的幫助,大哥準備找誰治理這些州地?沒有文士的幫助治理,這三州之地要是所托非人,只怕不但幫助不到我們收集糧餉,反而會招惹百姓不滿,心生怨氣,要抵制我們。”
“而且當今聖上雖然貪圖享樂,寵幸奸臣。但還沒有到天怒民怨的地步,天下百姓依然心向大宋。”
“青州城雖然城高墻厚,但青州、濟州、兗州皆無雄關險要之地可以把守阻塞朝廷大軍。而且朝廷一向采取強幹弱枝的策略。中央禁軍有八十萬,西北禁軍有十幾二十萬。雖然梁山軍訓練有素,但兵甲不多,就算有三州之地,也只能滿足兩三萬兵馬所需,還要分兵把守各地。到時朝廷派大軍來圍剿,我們就首尾難顧,只怕會被朝廷一一擊破,死無葬身之地!”
“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們這邊,大哥此時起兵造反並不是合適的時機。還望大哥三思!”
史進聽到吳用的理由,陷入了沈思。
大宋的田稅雖然不算輕,但大宋隊對海貿很重視。貿易的稅收占了朝廷財政的很大一部分,因此對田稅的依賴沒有明朝那麽大。
不像是明朝,朝廷財政主要是依賴田稅、礦稅、鹽稅,這三樣有一樣出了問題,明朝的財政就出問題。
缺錢的時候也只能增大田稅、礦稅,本來明末就正處於小冰河時期,收成就不好了。
這田稅再增加,再加上貪官汙吏的橫征暴收,這農民百姓怎麽活的下去。
也因為如此,明末時候,李自成等人都被官兵打敗了幾次,但依然能東山再起,輕輕松松再拉起幾十萬大軍,就是因為百姓沒活路了,只能造反了!
現在大宋沒有增加田賦,雖然有貪官汙吏,但還是能活的下去。
這個時候造反,根本不可能像明末那樣,隨便就能拉著幾十萬的百姓跟著一起造反。
宋朝和明朝雖然都是重文輕武,但卻是有本質的不同。
明朝呢?
當了知縣,不貪汙,一個月想吃上肉都是千難萬難。
據說清官海瑞母親生日了,海瑞咬著牙買了兩斤肉給她慶祝,立馬被錦衣衛當成新聞上報到中央去了。
連一個知縣吃頓肉都這麽難了,可想明朝那些官員的薪水是多麽低了。
這才造成了明朝貪官一大堆,基本無人不貪。而且貪都貪了,貪多貪少都一個樣,那幹嘛不多貪一點。
也造成了貪官更加剝削百姓,百姓益加活不下去的惡循環。
不像明朝,宋朝重文是真的很重文士,各種福利一大堆,當真是高官厚祿。
按照現在的換算,只要當官了,不貪不墨就有十萬年薪起底。
要是部長級別以上的是百萬年薪。
薪水高、福利好,那麽好的待遇下,大宋的官員又怎麽會輕易跟隨你一個山賊造反?
沒有文士的幫助,誰來管理底盤!
靠手下那幫粗漢嗎?
想想還是算了。
他們有幾個人能看懂字的,連字都不認識幾個,還指望他們懂收稅,懂法律,做文案,核算,會看賬本,會審案?
地盤沒有人治理,就算占領下來,又有什麽用!
不但不能起到幫助作用,甚至還會成為拖累。
那樣自己還怎麽安心去攻城略地。
秦朝能一統天下,除了武安君白起、王翦等統軍之才外,還因為有像商鞅、李斯這些治理之才的幫助,才能讓秦國國庫充足,可以供大軍用度無缺。
劉邦最後能奪取江山,是項羽軍事能力不如劉邦,不如韓信嗎?
劉邦都接二連三的被項羽打的潰敗,丟下軍隊城池自個逃了,父母都被項羽抓住了。
但最後劉邦依然能拉起大軍戰勝項羽,以蕭何為首的的文官保證了後勤供應,給了劉邦東山再起的資本。
朱元璋手下的劉伯溫、李善長等人哪個不是治國的濟世之才。
反觀李自成!
不懂治理,手下又沒有治國的大才!
很多人都說李自成如果不縱容手下搶奪陳圓圓,說不定大清就沒有機會入住中原。
但其實就算當初不奪取陳圓圓,李自成也奪取不到天下。
看看他入城後幹得事就知道了。
拷掠明官,四處抄家,規定助餉額為“中堂十萬,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,道科吏部五萬三萬,翰林三萬二萬一萬,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”,劉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夾棍,“木皆生棱,用釘相連,以夾人無不骨碎。”
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,人心惶惶,“凡拷夾百官,大抵家資萬金者,過逼二三萬,數稍不滿,再行嚴比,夾打炮烙,備極慘毒,不死不休”,
李自成手下士卒搶掠,臣將驕奢,“殺人無虛日,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”。
大順軍於占領區皆設官治事,首為追餉,例如在城固縣,“賊索餉,加以炮烙”;在汾陽,“搜括富室,桁夾助餉”;
在絳州,“士大夫慘加三木,多遭酷拷死”;
在宣化,“權將軍檄征紳弁大姓,貫以五木,備極慘毒,酷索金錢”
治大國若烹小鮮!
說的就是治理國家,必須要有耐心。
雖然明末時期貪官比較多,但最起碼可以保證整個國家體系不會崩潰,陷入無序的狀態。
正常合理的做法是嚴懲一些罪大惡極的貪官汙吏,消除民怨,接收大部分的舊官員。
然後一邊加強治理,一邊培養官員,慢慢替代舊官員。
等到建立起的新體制能夠支撐起一個國家的運轉時,再秋後算賬啊!
滿清就是繼承了大明的舊官僚,穩固了體系,才可以慢慢鏟除各個反對勢力,最終坐穩了江山。
李自成剛攻克京師,連天下都還沒有一統,就迫不及待的要將所有文官都抓起來拷打了。
導致整個國家體制完全癱瘓,除了搶到了幾千萬兩銀子,其他什麽都沒有。
沒有人去收糧草,沒有人去制造兵甲,沒有人安定百姓恢覆生產。
統統沒有,沒有穩固的地盤,沒有穩定的後勤保障。
李自成才會在山海關戰敗後,一敗再敗,再無翻身之日。那幾千萬兩銀子最後還是便宜了滿清!
史進越是思考,就越覺得吳用說得有道理。
當以李自成為鑒,沒有人治理的文官,單憑武將,就算奪取了城池,也是守不住的。
現在宋徽宗敗家作死的程度還不夠,百姓造反決心還不夠。招攬不到幾個文士,手下沒有幾個懂治理的人才。
還真不是起義造反的時候!
吳用勸自己要韜光養晦,他心中也一定想到了對策。
史進當即站了起來拱手說道:“加亮先生既然勸史進要韜光養晦,心中必有良策,還請先生不吝賜教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